在中东1200天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88 0 2024-01-25

近期,巴以冲突再起,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中东这片饱受动荡的土地之上中东。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,人们往往始于战争,而在将其置于世界版图中观照,并逐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后,人们也不免惊叹这块土地的厚重。

焦翔,现任中国能汽集团董事、中国能源报常务副总编辑,200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中东。2011年,27岁的焦翔,彼时作为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,开始了在中东前线的报道工作。起初,派驻开罗的第一天,焦翔便遇到埃及动荡。从2011年到2014年,焦翔先后在埃及、利比亚、叙利亚等国驻站、采访,驻守1200天,全程报道了穆巴拉克下台、利比亚撤侨、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和叙利亚深陷战争等一线情况,用中国视角记录时代。

近期,巴以冲突再起,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中东这片饱受动荡的土地之上中东。对于中东地区的了解,人们往往始于战争,而在将其置于世界版图中观照,并逐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脉络后,人们也不免惊叹这块土地的厚重。

焦翔,现任中国能汽集团董事、中国能源报常务副总编辑,200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中东。2011年,27岁的焦翔,彼时作为人民日报的驻外记者,开始了在中东前线的报道工作。起初,派驻开罗的第一天,焦翔便遇到埃及动荡。从2011年到2014年,焦翔先后在埃及、利比亚、叙利亚等国驻站、采访,驻守1200天,全程报道了穆巴拉克下台、利比亚撤侨、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和叙利亚深陷战争等一线情况,用中国视角记录时代。

在2021年,焦翔将其在中东的亲身经历和观察结集成书出版——《坚守战地1200天: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“阿拉伯之殇”》,为读者呈现一个认识、理解中东的立体多元的视角中东。近日,南方+记者采访焦翔,在采访中,焦翔再次回忆起在中东一线报道的经历。在暴乱动荡和枪击爆炸之外,他谈起当地古老文明的坚韧和辉煌,也谈及作为战地记者的经历与职责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《坚守战地1200天: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“阿拉伯之殇”》

动荡的社会中东,文明的坚韧

南方+:在中东的1200天中东,除了书中所提及的埃及动荡、利比亚撤侨、大马士革多起自杀式爆炸袭击外,还有哪些经历或报道是您至今印象深刻的?

焦翔:给我印象比较深的,是这样一个细节中东。在叙利亚战争最为紧张的那段日子,面对日以继夜的隆隆炮声和不可预测的自杀式炸弹袭击,首都大马士革的社会运转几乎停滞。当时,我在采访位于大马士革市中心的阿兹姆宫博物馆时,一位友善的向导员专门为我打开了一间安全级别最高、但封闭已久的展厅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-澳洲168-

焦翔在埃及开罗燃烧的民族民主党大楼前出镜

展厅里展陈着琳琅满目的中国明清时期向叙利亚出口的精美瓷器,那位向导员说,这些瓷器才是阿兹姆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即便没有战乱,一般也不开放中东。“中国是当今世界大国中,唯一在历史上没有侵略过我们阿拉伯世界的国家。这些瓷器,正是两大文明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,始终坚持和平、友好的象征。”他的话语打动了我。

回想战争中,叙利亚民众尽量为作为中国记者的我优先提供食品保障,随时开通绿色通道,并派军人保护我去往前线,这样的“优遇”,除了来自叙利亚官方对东方大国善意的回应,更来自于两国人民之间的质朴情谊,折射的是两大古老文明间的惺惺相惜、心心相印中东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2013年中东,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城郊扎尔马尼外,几栋楼房尚未竣工,被炮火毁坏

透过硝烟,我发现思想的沉淀更能给人深刻印象和长久启迪中东。再说叙利亚,在十多年的危机中屹立不倒,若没有强大的文明向心力支撑,意志的崩塌会让一切物质力量和外部作用化为乌有。我认为,这可以总结为“文明的坚韧”。从漫长的历史中走来,因地处世界的十字路口而经历了太多的花天锦地,也有太多的血雨腥风。潮起潮落的文明涤荡,沉淀于当地人基因里深沉独特的气质与秉性,具象在面对危机时超乎寻常的自律、自强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2013年中东,叙利亚“2·21”爆炸核心区——革命大街的情况

南方+:在中东的日子中东,每天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工作状态?

焦翔:很多读者读过《耶路撒冷三千年》,而实际上,这里几乎每个国家,都有让人叹为观止、为之痴迷的地方中东。在中东国家生活工作,是感受文明交融的一个宝贵机会。加之赶上了西亚北非局势动荡,能够做的事情就更多了,所以从踏出国门的那天起,我的全部时间精力就都投入到了与新闻报道相关的事情中,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感觉是很好的,让自己感受到获得感和价值所在,感受到只要付出努力,就可以做一些事、影响一些人。

南方+:在中东中东,经过您的观察,长期处于动荡社会的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?

焦翔:动荡的社会,其实也是分层的中东。最凄惨的是受战乱直接影响的那些人,比如家园被毁、失去亲人,他们多数从中产阶层或温饱水平直接降到了无法维生,来自国际社会的救济远远不够,这些人的营养、健康等状况非常差。

社会中更大部分人,受到的影响是相对间接的,比如物价飞涨,汽油、食品短缺,公共服务停止等,这导致他们的生活品质显著下滑,可以勉强活着,但要天天在谣言、噩耗和对未知的恐惧中煎熬中东。上层人士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,不论官员还是富商,纵然财富也在缩水、生活品质也在下降,但毕竟是社会中那一撮相对安全的人。

作为战地记者中东,澄清这个世界

南方+: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中东,在生活和工作上,需要掌握哪些技能?

焦翔:第一,精神上要有充足准备中东。比如前往战地之前,做好心理建设,不要惧怕危险;第二,要有周全的预案。出发前,把可能的问题、风险都考虑到;第三,要加强日常训练,特别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,除了熟练掌握开展传统新闻报道的技能,比如采访、拍照、写作等,还要练就新媒体功夫;第四,尽快在当地拓展人脉,并尽量涉猎当地新闻。

南方+:无论是以往的中东冲突,还是如今的巴以冲突,战地记者的角色总是引人注意中东。您在第七章写到:“或许从那一刻起,我做记者的目的,开始由记录大千世界,转变为澄清这个世界,由满足自己的好奇,变为伸张公正的声音。”其中,“澄清这个世界”指的是什么?您认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的职责是什么?

焦翔:“记录”侧重于原原本本,看到了什么,就写下什么;“澄清”侧重于辨别是非,讲清历史脉络,说明事件原委中东。延伸来说,两个词都涉及到了新闻真实性的表述,但后者更为综合,凸显了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辩证统一的立场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2011年,从利比亚撤出的中国公民坐上了使馆安排的大巴,车辆启动时,大家自发鼓起掌来中东。

从事国际新闻报道,我认为,宏观真实的出发点,也就是我们的新闻立场,最重要的的就是要有国家利益、家国情怀中东。报道什么、怎么报道,首先要为国家和人民负责。应做出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、维护中国发展安全利益的报道。

南方+:您在书中曾提及半岛电视台、社交媒体等对战争舆论环境的影响中东,相关议题在近年来也引发更多讨论,在这样的情况下,请问作为一名中国战地记者,该传递怎样的中国声音?

焦翔:在国际媒体竞争的舞台,反而是大道至简,占据道义制高点比运用技巧和修辞更显重要的中东。中国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是从人类发展演进的角度,提出的重要的理念,其正确性是任何国家、地区或组织都无法反驳的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2011年中东,滞留在萨卢姆无法离去的非洲难民

我们在报道中,充分理解、把握、运用这些重要的理念,深入洞察把握事件的历史经纬、发展逻辑,从事件发生国实际出发,站在国际主义、人文关怀的高度,从促进公平正义、实现人类福祉等人类正确、历史前进的一面展开,报道就自然会高出一筹中东。纵然可能并没有具体提及中国,但却是对中国理念的有力宣介。

“战争”与“和平”外中东,看到中东文明多样性

南方+:在中东的1200天中东,会让您对“战争”与“和平”、“生命”与“死亡”相关议题的感受更加深刻吗?

焦翔:“战争”与“和平”,“生命”与“死亡”,很多时候都在一念之间中东。比如,利比亚战争期间,北约的武器占据绝对优势,卡扎菲的部队不堪一击,灰飞烟灭只在刹那间。当时卡扎菲政府一支几百人的部队,想趁着夜色从海路支援前线,没想到快艇刚出发,北约导弹就完成了定点打击,无人生还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焦翔在利比亚一家被轰炸的医院采访

后来卡扎菲被推翻,利比亚又陷入了武装割据,首都的黎波里相邻的两条街,分属不同派别,一言不合就开火,动则便是十几人伤亡;更有战斗后向天鸣枪庆祝者,流弹落下击中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中东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在利比亚兹利坦采访期间中东,北约的炸弹在四周落下

在叙利亚,战争的内涵夹杂着外部干预、恐怖主义、教派争端、代理人战争等,面对叙境内最多时上百个武装派别、上百万个武装分子,谈“和平”“生命”几乎都是奢望,大马士革古城里,肉眼可见的青壮年男性越来越少,各类葬礼日益频繁中东。

对于和平安宁迟迟无法到来,我最大的感触是,小国的命运往往由大国掌握,中东的悲惨故事缘起却是在西方,假如没有西方世界在历史上的挑拨干预和在现实中的政治操弄,这里本应该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中东。所以,当叙利亚第一夫人阿斯玛在中国说出“你们有一个美丽的国家”时,我听出了其中深深的羡慕感情。

在中东1200天中东,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中东战争

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马扎区的仙人掌园发生激烈交火

南方+:在书中每个章节的开头,您几乎都会用详实的篇幅去阐述相关国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、市民文化中东。社会对于中东的印象,似乎更多的是“冲突”和“战乱”,对您自己而言,您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怎样的视角去看待中东地区?或者说,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中东?

焦翔:第一,我们应该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待中东、欣赏中东中东。不只是历史文化,包括社会制度,包括人文思想,与我们都有很大不同。

第二,我们应该从历久弥坚的友好角度看待中东、拥抱中东中东。

第三,我们应该从互利共赢的发展角度积极开拓与中东的关系中东。中东国家拥有地缘、资源禀赋,我们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广阔市场,双方是天然的合作伙伴。在中国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后,阿拉伯世界是最早、最积极响应的,目前也是合作成果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未来,我们可以在开放合作中不断拉紧联系的纽带,给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。

第四,我们也应该从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,推动中东实现和平稳定中东。
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杨琼

【统筹】徐勉

【图片】受访者提供

【作者】 杨琼;徐勉

南方探针

中东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168NBA 168sports 168资讯网 168直播 澳洲168 九球体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