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经要闻:今日财经要闻:困在“认房不认贷”落地前夜,北京八月新盘成交仍为零

183 0 2023-11-20

1、认房不认贷!广州、深圳同一天官宣财经要闻,影响有多大

1-7月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1.5%;销售面积,同比降6.5%,7月单月更是同比降15.5%财经要闻。与此对应的是,今年以来,从上至下,各种政策信号迭出,诸多二三线城市都不同程度放松限购政策。

而作为楼市调控风向标的一线城市却迟迟未动财经要闻。现在,千呼万唤,终于来了。而且,8月30同一天,两个一线城市广州、深圳先后官宣。

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财经要闻?

首先,它应该会在短期内促进两座城市房地产交易量的回升财经要闻。

1、认房不认贷!广州、深圳同一天官宣财经要闻,影响有多大

1-7月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1.5%;销售面积,同比降6.5%,7月单月更是同比降15.5%财经要闻。与此对应的是,今年以来,从上至下,各种政策信号迭出,诸多二三线城市都不同程度放松限购政策。

而作为楼市调控风向标的一线城市却迟迟未动财经要闻。现在,千呼万唤,终于来了。而且,8月30同一天,两个一线城市广州、深圳先后官宣。

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财经要闻?

首先,它应该会在短期内促进两座城市房地产交易量的回升财经要闻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广州、深圳的房屋交易量都退回到了历史低位财经要闻。如广州7月份新房成交仅5188套,同比、环比都下降明显;同期,二手房交量仅为8096套,连续四个月下跌。

深圳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财经要闻。7月,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3628套,成交面积41.35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1.14%。而截止7月31日,深圳可售商品住房约4.3万套,可售面积431.1万平方米。也就是说,即便保持7月的水平,即便停止新增,深圳的“去化”周期也在10个月以上。

当然,交易量明显降温的同时,还有价格的下行财经要闻。以深圳为例,今年上半年,深圳的二手房住宅成交均价6.5万元/平方米,与2021年上半年比跌幅达到16%,相当于回到了2018年的水平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尽快促成房地产交易量的回暖,即便对房地产依赖不够明显的深圳来说,也具有相当的迫切性财经要闻。而“认房不认贷”,一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购买指标;二也可以降低部分群体的购买门槛。

因此,综合判断,至少短期内,广、深两地的交易量应该会有所回升财经要闻。

但价格,恐怕很难明显回暖财经要闻。道理很简单,即便“认房不认贷”可以释放一部分的购买潜力,但当下房地产市场还是以买方市场为主,大家的观望情绪依然比较重,甚至不排除,受政策刺激,二手房的上架数量也会增多。因此,不应该指望认房不认贷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格局。

这方面,之前郑州已有前车之鉴财经要闻。早在8月初,郑州就“官宣”打响了 “认房不认贷”第一枪。但结果,公布消息的第二天就有2100余套新上房源,而交易量却并没有明显回升。当然,作为一线城市,广深的效果应该相对要好一些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宜过于高估。

其次,广、深也把压力留给了北京和上海财经要闻。

客观说,在房地产调控中,真正的一线城市,实际只有北京和上海财经要闻。因为由于种种原因,这两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调控尺度,都是最特殊的。在很大程度上说,北京和上海的放松程度,将成为真正的风向标。现在,这两座城市到底如何“跟”,还有待观察。

当然,不管京沪如何跟,现在广深亮牌了,对其它二线城市应该也多少会有所刺激财经要闻。可以预期,接下来,一批仍在犹豫、遮遮掩掩的二线城市,可能会打开新的调控空间。

此外,一些配套的调控松绑,应该也会加速财经要闻。比如,这几天,多家大行都对备受期待的存量房贷打折一事作出表态,整体传递出的信号是:靴子要快落地了。多家甚至已传制定了存量房贷利率调降预案。

-澳洲168-

还有,已有珠海等城市开始行动,媒体也频频呼吁的放松“限跌令”,可能也会在更多城市复制财经要闻。

用大白话来讲,一线城市都“下场”了,大家可能都不会“装”了财经要闻。

2、困在“认房不认贷”落地前夜财经要闻,北京八月新盘成交仍为零

广深“认房不认贷”的落地,让优化暖风劲吹一个月的一线城市看到了希望财经要闻。

然而,自7月24日中央表态、7月27日新华社发文住建部部长明确释放“认房不认贷”后的这一个月里,买卖双方却同时陷入观望,不同的是买方是主动叫停在途购房行为,卖方被迫接受买方的观望,甚至在北京,有新盘在整个8月出现0成交的尴尬;不仅如此,部分房企更透露,有接近封顶、等待购房者最后信贷签字即可放贷给开发商的项目遭遇了“拒绝签字”财经要闻。

原本是为松绑楼市、精准施策的优化政策,因暖风迟迟未能落地,成为困住买卖双方的枷锁财经要闻。

分析人士指出:当前北京市场刚性需求相对较弱,改善性购房群体成为市场主力,而这部分需求目前依旧以观望为主财经要闻。有资质且有钱的,并不看好未来政策落地力度,需要抓住确定性;有资质没钱的,则受制于首付压力,无奈选择观望,这批人也最期待北京“认房不认贷”的落地。

据了解,目前北京改善性购房群体主要分为两种,一种是本地无房的,此前房地产市场火爆阶段,很多人在老家购置了房产,也大多申请了贷款,现在他们想要在北京置业,就要面临高额的首付压力财经要闻。另外一种是本地有房的,这部分主要是“卖一买一”群体,现在要改善住房需求,但同样受制于首付压力。

目前观望的,主要在等二套房的松绑财经要闻。购房者的这笔账不难算:目前北京首套房首付比例基本在35%,房贷利率在4.75%,而二套房首付比例则可达到80%,房贷利率在5.25%。按照1000万元总价的改善房源计算,首付款将从800万元降至400万元,可以降低50%的资金支付压力。房贷利率从5.25%降至4.75%,按照平均贷款本金400万元计算,月供额将从17500元降至15833元,即减少1667元/月,30年累计减少60万元。

受买卖双方“按兵不动”的影响,北京市场销售数据仍表现不佳财经要闻。

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8月29日,北京8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3841套,较上月同期下降25.76%,较去年同期下降19.53%;二手住宅成交9687套,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,较上月同期增长6.19%,但较去年同期下跌21.46%财经要闻。

相比于政策覆盖范围有多大,市场更关注政策何时落地问题,这才是禁锢买卖双方的原因所在财经要闻。分析人士表示,目前北京市场交易并不活跃,也是因为市场暖风月余,北京迟迟未有明确动作,不确定性才加深买卖双方的观望情绪。

“北京优化楼市政策信号意义重大,对整体市场情绪的修复或将产生积极带动作用财经要闻。”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分析称,若北京实质性政策尽快落地执行,北京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,市场有望逐渐企稳修复,从而带动全国市场逐渐修复。

3、上半年财经要闻,国有六大行日赚38.18亿元,家族信托业务,客户最亲睐建行

随着工商银行半年报的公布,国有六大行2023年上半年业绩全部“出炉”财经要闻。

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“头雁”们,上半年,国有大行的营收增速有所减缓,但在净利润方面,六大行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财经要闻。

统计数据显示,上半年,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909.76亿元,平均每天赚38.18亿元财经要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,私人银行的客户争夺日趋白热化财经要闻。

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六大行中,私行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依旧是工行财经要闻。

工行拥有最多的私人银行客户财经要闻。截至6 月末,工行私行客户数为 26.2 万户,较上年末增长 15.9%;管理资产达 2.96 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 12.9%。

不过从户均资产来看,上半年表现突出的是中行财经要闻。

在工农建交四大行私行户均资产下滑的情况下,上半年,中行户均资产逆势成长财经要闻。截至6月末,中行的户均资产为1556万,较上年末增长了3%。

进入2023年,私行开始在家族财富服务赛道激烈竞争财经要闻。

目前,建行在这一赛道上相对领先财经要闻。截至6月末,建行家族信托顾问业务实收资金规模950.74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6.82%,是目前业内家族信托业务排名最靠前的商业银行之一。

农行、交行则在其后迎头追赶财经要闻。上半年,交行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加速发展,家族信托规模较上年末增长 69%。农行启动“百城联动”家族信托营销活动,截至6月末,家族信托业务规模近 800 亿元,较上年末净增 320 亿元,增幅达67%。工行家族信托业务加快增长,上半年家族信托累计受托规模达 291.8 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 46%。

总体上看,家族信托已成为大型商业银行们竞相投入的重点业务财经要闻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168NBA 168sports 168资讯网 168直播 澳洲168 九球体育